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注册目录2001—02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4:55:15  浏览:94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注册目录2001—02

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55号

  根据《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德国普拉克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47家公司的72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在我国注册或重新注册,并发给《进口登记许可证》(品种见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注册目录2001—02)。目录中所列产品的监督检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或我部发布的质量标准执行。

二〇〇一年四月二日

 

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注册目录2001—02

产品
类别
生产厂家
  有效期限

赛巨力
Cellu Pract
AS100 饲料级酶制剂
Enzyme Feed Grade 德国普拉克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BIOPRACT GmbH, Germany (2001)外饲准038号 2001.04—2006.04

DL—蛋氨酸(饲料级)
DL—Methionine
Feed grade 饲料级氨基酸
Amino acid
Feed grade 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NIPPON SODA Co., Ltd.Japan (2001)外饲准039号 2001.04—2006.04

丙酸钙
CALPRONA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 荷兰VERDUGT公司
VERDUGT B.V. (2001)外饲准040号 2001.04—2006.04

乐多仙™VP(包被颗粒)
RONOZYME VP CT 饲料级酶制剂
Enzyme
Feed grade 丹麦诺维信公司
Novozymes A/S,Denmark (2001)外饲准041号 2001.04—2006.04

乐多仙™VP(液态型)
RONOZYME VP L 饲料级酶制剂
Enzyme Feed grade 丹麦诺维信公司
Novozymes A/S,Denmark (2001)外饲准042号 2001.04—2006.04

乐多仙™W(包被颗粒)
RONOZYME W CT 饲料级酶制剂
Enzyme Feed grade 丹麦诺维信公司
Novozymes A/S,Denmark (2001)外饲准043号 2001.04—2006.04

乐多仙™W(液态型)
RONOZYMEW L 饲料级酶制剂
Enzyme Feed grade 丹麦诺维信公司
Novozymes A/S,Denmark (2001)外饲准044号 2001.04—2006.04

乐多仙™Pro(包被颗粒)
RONOZYME Pro CT 饲料级酶制剂
Enzyme Feed grade 丹麦诺维信公司
Novozymes A/S,Denmark (2001)外饲准045号 2001.04—2006.04

乐多仙™Pro(液态型)
RONOZYME Pro L 饲料级酶制剂
EnzymeFeed grade 丹麦诺维信公司
Novozymes A/S,Denmark (2001)外饲准046号 2001.04—2006.04

乐多仙™A (包被颗粒)
RONOZYME A CT 饲料级酶制剂
Enzyme Feed grade 丹麦诺维信公司
Novozymes A/S,Denmark (2001)外饲准047号 2001.04—2006.04

乐多仙™A (液态型)
RONOZYME
A L
饲料级酶制剂
Enzyme Feed grade 丹麦诺维信公司
Novozymes A/S,Denmark (2001)外饲准048号 2001.04—2006.04

宜可富迈可
IQF MICOBAN®PREMIX 饲料防腐剂
Feed additive—Preservative 宜可富化学及药品开发有限公司
INVESTIGACIONES QUIMICAS Y FARMACEUTICAS,S.A. Spain (2001)外饲准049号 2001.04—2006.04

宜可富阿思得
IQF ACIDMIX®NF 饲料酸化剂
Feed additive—Acidifier 宜可富化学及药品开发有限公司
INVESTIGACIONES QUIMICAS Y FARMACEUTICAS,S.A. Spain (2001)外饲准050号 2001.04—2006.04

宜可富谐睦
IQF XAMACOL® 饲料着色剂
Feed additive—Pigment 宜可富化学及药品开发有限公司
INVESTIGACIONES QUIMICAS Y FARMACEUTICAS,S.A. Spain (2001)外饲准051号 2001.04—2006.04

宜可富金福
IQF XAMACOL® 饲料防腐剂
Feed additive—Preservative 宜可富化学及药品开发有限公司
INVESTIGACIONES QUIMICAS Y FARMACEUTICAS,S.A. Spain (2001)外饲准052号 2001.04—2006.04

宜可富莫卡
IQF MOLDKAP®PX
饲料防腐剂
Feed additive—Preservative 宜可富化学及药品开发有限公司
INVESTIGACIONES QUIMICAS Y FARMACEUTICAS,S.A. Spain (2001)外饲准053号 2001.04—2006.04

宜可富谐乐
IQF XARPCOL® 饲料防腐剂
Feed additive —
Preservative 宜可富化学及药品开发有限公司
INVESTIGACIONES QUIMICAS Y FARMACEUTICAS,S.A. Spain (2001)外饲准054号 2001.04—2006.04

宜可富沃卡
IQF OVOKAP®PX 添加剂预混料
Additive premix 宜可富化学及药品开发有限公司
INVESTIGACIONES QUIMICAS Y FARMACEUTICAS,S.A. Spain (2001)外饲准055号 2001.04—2006.04

宜可富毒去完
IQF TOXIBAN®AM 饲料防腐剂
Feed additive—Preservative 宜可富化学及药品开发有限公司
INVESTIGACIONES QUIMICAS Y FARMACEUTICAS,S.A. Spain (2001)外饲准056号 2001.04—2006.04

宜可富坎特
IQF CANTHACOL® 饲料着色剂
Feed additive—Pigment 宜可富化学及药品开发有限公司
INVESTIGACIONES QUIMICAS Y FARMACEUTICAS,S.A. Spain (2001)外饲准057号 2001.04—2006.04

肉骨粉
Meat and bone meal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澳大利亚GARDNER SMITH公司
GARDNER SMITH AUSTRALIA PTY LTD (2001)外饲准058号 2001.04—2006.04

低蛋白乳清粉
Whey Permeate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荷兰宝迪乳品公司
Borculo Domo Ingredients,The Netherlands (2001)外饲准059号 2001.04—2006.04
巴罗顿
BARODON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 韩国ANGORA株式会社
Korea Angora,Co., Ltd. (2001)外饲准060号 2001.04—2006.04

维生素K3
KAVIST PLUS MNB—50 饲料级维生素
Vitamin Feed Grade 意大利威尼达公司
VANETTA S.P.A.Italy (2001)外饲准061号 2001.04—2006.04

保卫素ⅡMAXI—GRO(P)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 美国DPI配送加工有限公司
Distributors Processing,Inc.USA (2001)外饲准062号 2001.04—2006.04

爱铁旺—50
IRONG—50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 中国派斯德有限公司
China Bestar Animal Health Ltd. (2001)外饲准063号 2001.04—2006.04

颗粒纯乳清粉
Granular whole Dried whey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美国国际原料公司
International Ingredient Corporation (2001)外饲准064号 2001.04—2006.04

巧克力奶粉
MILK CHOCOLATE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美国国际原料公司
International Ingredient Corporation (2001)外饲准065号 2001.04—2006.04

乳宝 80
DAIRYLAC 80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美国国际原料公司
International Ingredient Corporation (2001)外饲准066号 2001.04—2006.04

三幸酵素
SKANKO ENZYME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 Enzyme 日本昭和酵素研究所株式会社
SHOWA ENZYME Laboratories Co. Ltd. (2001)外饲准067号 2001.04—2006.04

海博乐氨基维他
HIPRACHOK—AMINO100 添加剂预混料
Additive premix 西班牙海博乐生物大药厂
LABORATORIOS HIPRA,S.A. (2001)外饲准068号 2001.04—2006.04

露他维D3油剂
Lutavit D3 Oil 饲料级维生素
Vitamin feed grade 德国巴斯夫公司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2001)外饲准069号 2001.04—2006.04

奥奇素
BIO—MOS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 美国奥特奇生物技术公司
Alltech, Inc. Biotechnology Center, USA (2001)外饲准070号 2001.04—2006.04

粘营素
ALL—BIND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 美国奥特奇生物技术公司
Alltech, Inc. Biotechnology Center, USA (2001)外饲准071号 2001.04—2006.04

饲料级烟酰胺
Niacinanide Feed grade 饲料级维生素
Vitamin feed grade 瑞士龙沙公司
LONZA, Ltd. Switzerland (2001)外饲准072号 2001.04—2006.04

L—赖氨酸盐酸盐
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 饲料级氨基酸
Amino acid Feed grade VEDAN(VIETNAM)Enterprise Co., Ltd. (2001)外饲准073号 2001.04—2006.04

维他宝露精 VITAPEROS 添加剂预混料
Additive premix 法国梅里亚有限公司
MERIAL SAS, France (2001)外饲准074号 2001.04—2006.04

快大肥2
FAST GROETH PREMIX 添加剂预混料
Additive premix 加拿大富基企业公司
KANT POWER Company (2001)外饲准075号 2001.04—2006.04

好维素
NUTRIVIMIX 添加剂预混料
Additive premix 加拿大富基企业公司
KANT POWER Company (2001)外饲准076号 2001.04—2006.04

秘鲁红鱼粉
Peru fishmeal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高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OLAND HOLDINGS, Co.,Ltd. (2001)外饲准077号 2001.04—2006.04

低蛋白乳清粉
Whey Permeate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法国阿诗玛公司
ASMAR SNC,France (2001)外饲准078号 2001.04—2006.04

益康"XP"
"XP" Yeast culture 酵母培养物
Yeast culture Feed grade 达农威生物发酵工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2001)外饲准079号 2001.04—2006.04

L—赖氨酸盐酸盐
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 饲料级氨基酸
Amino acid Feed grade 味之素(美国)哈特兰德公司
Ajinomoto Heartland, Inc. USA (2001)外饲准080号 2001.04—2006.04

低蛋白乳清粉
Maple whey Permeate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加拿大枫叶食品国际集团
Maple Leaf Foods (2001)外饲准081号 2001.04—2006.04

中蛋白乳清粉
Whey Permeate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加拿大枫叶食品国际集团
Maple Leaf Foods (2001)外饲准082号 2001.04—2006.04

低蛋白乳清粉
Whey Permeate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美国蓝多湖公司
Land O' Lakes Inc. USA (2001)外饲准083号 2001.04—2006.04

乳清粉
(DARIGOLD)
Whey Permeate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美国WESTFARM FOODS 公司
WESTFARM FOODS,Inc (2001)外饲准084号 2001.04—2006.04

低蛋白乳清粉
(FOREMOST)Whey Permeate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美国FOREMOST FARMS公司
FOREMOST FARMS,USA (2001)外饲准085号 2001.04—2006.04

低蛋白乳清粉
(FARRO—LAC)Whey Permeate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美国FOREMOST FARMS公司
FOREMOST FARMS,USA (2001)外饲准086号 2001.04—2006.04

饲料级混合油
Feed grade Blend fats 能量饲料
Energy feed 美国贝克公司
Baker Commodities Inc. USA (2001)外饲准087号 2001.04—2006.04

饲料级混合油
Feed grade Blend fats 能量饲料
Energy feed 美国贵芬公司
Griffin Industries Inc. USA (2001)外饲准088号 2001.04—2006.04

饲料级混合油
Feed grade Blend fats 能量饲料
Energy feed 美国国家副产品公司
National By—products,Inc. USA (2001)外饲准089号 2001.04—2006.04

饲料级混合油
Feed grade Blend fats 能量饲料
Energy feed 美国普迪斯公司
Perity Land, Inc. USA (2001)外饲准090号 2001.04—2006.04

安劲维液体多维
Anupco Vitamino 预混合饲料
Additive premix 英国安劲亚营养产品公司
Anglian Nutrition Products Company,UK (2001)外饲准091号 2001.04—2006.04

保力寿
POLYCHOC B+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 法国新奥兰动物营养有限公司
NEOLAIT—CODISLAIT MOUL IN NEUF,France (2001)外饲准092号 2001.04—2006.04

超保维
Turbovit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 法国新奥兰动物营养有限公司
NEOLAIT—CODISLAIT MOUL IN NEUF,France (2001)外饲准093号 2001.04—2006.04

鱿鱼粉
Cuttle fish meal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海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HAI KUNG Industrial Corp. (2001)外饲准094号 2001.04—2006.04

秘鲁鱼粉
Peru fish meal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香港立美贸易有限公司
LUCKMATE TRADING Ltd. (2001)外饲准095号 2001.04—2006.04

宠物饲料(猫粮)
Pet feed (Cat food) 配合饲料
Compound feed 泰国Narong Canning有限公司
Narong Canning Co., Ltd. (2001)外饲准096号 2001.04—2006.04

宠物饲料(猫粮)
Pet feed (Cat food) 配合饲料
Compound feed 澳大利亚Uncle Ben's of Australia公司
Uncle Ben's of Australia (2001)外饲准097号 2001.04—2006.04

宠物饲料(狗粮)
Pet feed (Dog food) 配合饲料
Compound feed 澳大利亚Uncle Ben's of Australia公司
Uncle Ben's of Australia (2001)外饲准098号 2001.04—2006.04

宠物饲料(狗粮)
Pet feed (Dog food) 配合饲料
Compound feed 新西兰Lucky Petfood 公司
Lucky Petfood New Zealand,Ltd (2001)外饲准099号 2001.04—2006.04

宠物饲料(猫粮)
Pet feed (Cat food) 配合饲料
Compound feed 新西兰Lucky Petfood 公司
Lucky Petfood New Zealand,Ltd (2001)外饲准100号 2001.04—2006.04

宠物饲料(猫粮)
Pet feed (Cat food) 配合饲料
Compound feed 美国ROYAL CANIN 公司
ROYAL CANIN Inc.USA (2001)外饲准101号 2001.04—2006.04

肉骨粉
Meat and bone

Meal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澳大利亚康耐克顶摩公司
AMH PTY Ltd. Australia (2001)外饲准102号 2001.04—2006.04

智利鱼粉
Chile fish meal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智利PESQUERA EL GOLFO公司
PESQUERA EL GOLFO,Chile (2001)外饲准103号 2001.04—2006.04

乌贼膏
Squid soluble paste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台湾谊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Ye Cherng Industrial Products Co.,Ltd. (2001)外饲准104号 2001.04—2006.04

混维II
Vitamin Premix II 预混合饲料
Additive premix 台湾谊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Ye Cherng Industrial Products (2001)外饲准105号 2001.04—2006.04

俄罗斯鱼粉
KURBATOVE Fish Meal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俄罗斯Joint—Stock 有限公司
Joint—Stock Limited company (2001)外饲准106号 2001.04—2006.04

俄罗斯鱼粉
Phoenix Fish Meal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俄罗斯Atoll—West有限公司
Atoll—West Company Ltd.Russia (2001)外饲准107号 2001.04—2006.04

俄罗斯鱼粉
Phoenix Fish Meal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俄罗斯Chukotka Fishing有限公司
Chukotka Fishing Company (2001)外饲准108号 2001.04—2006.04

秘鲁鱼粉
Peru fish meal 蛋白质饲料
Protein feed 秘鲁Pesquers Hayduy 公司
Pesquers Hayduy S. (2001)外饲准109号 2001.04—2006.0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和谐

作者:李晓冬
  
[内容提要] 民事诉讼主体在民事诉讼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对抗,有时还很激烈。由对抗产生的影响常常不限于案件本身;因其负面影响所造成的伤害,不仅危害着民事诉讼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危害着他们所联系着的各种社会关系,从而给社会生发出许多新的不和谐的因素。就此本文提出了在诉讼中,应结合和谐理念与规范的指导思想来调和、缓解、重构或消除这种因对抗产生的负面影响所带来的紧张与不和谐的各种关系。

关键词: 诉讼主体的和谐、和谐理念、和谐规范、诉讼对抗。

“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
   —— 引至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栏目的一则公益广告词。

一、 导言: 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和谐理念与规范的提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和深厚的以和谐理念与规范为基本内容的传统思想文化。正是以这种传统的思想文化为基础,党与政府提出了在新时期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目的是让和谐的理念与和谐的规范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司法领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用和谐的理念与规范来指导我们的立法、司法和司法改革。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和谐一直是个哲学命题。何谓“和谐”?根据《辞源》的解释,“和”有: (一) 和顺、谐和。易乾:“保和大和。”礼中庸:“发而皆中谓之和。”(二) 和平。孙子 行军:无约而请和者谋也。”(三) 温和。(四) 调和:国语 郑:和六律以聪耳。”(五) 交易。管子 问: “而市者……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对 “谐”的解释是:和合、协调的意思。《辞源》对 “和谐”解释为:协调。左襄十二年: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孔子在《论语》中则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著名论断。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很早就有了和谐的理念与思想文化。在借鉴和继承这种传统的和谐思想和文化理念的过程中,党和国家结合实际,提出了用现代的和谐理念与规范来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党和国家所倡导的“和谐”,其涵义远丰富于过去。扼要说来,其核心内容可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决议》中归纳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学者通过对该核心内容的学习与思考,还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和谐”、“和谐社会”、“和谐理念”、“和谐规范”等具有哲学、规范、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含义。如:“把‘和谐’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的要求,......把‘和谐’作为处理矛盾的一种方法,......认为 ‘和谐’是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动态地实现的, ...... ”①又如:“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和谐,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从更深的层次看,和谐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是关于为人处事、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它着眼于和谐与不和谐的对比,抽象出和谐的本质属性,并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出理性概括,主要包括和谐观念与和谐思维。”②等等。这些观点说明了“和谐”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它,既以可成为我们处理社会中存在和出现的各种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可以是我们处理各种具体问题的方法论。所以在今天,党和国家把 “和谐”确定为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的时刻,我们也要相应地把它融入于以法治国的方针中,融入于法治改革之中,形成一套具法律哲学意义的和谐理念与和谐规范。
法治与司法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在诉讼中因对抗所产生的各种矛盾以及因这些矛盾而产生的各种不和谐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初步设想,诉讼主体在诉讼中所存在的许多问题,特别是那些因诉讼主体间的对抗,所导致的主体间的关系紧张、恶化, 导致的当事人之间的那种:非爱即恨、非善即恶;非亲即仇、非和即离、非友即敌等种种现象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和谐的关系,是可以用具有着法律哲学意义的和谐理念与和谐规范来调和、缓解、重构或消除的。

二、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基本内容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主要地是由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引起,所以掌握和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基本内容,有助于体会和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和谐这一命题的意义。
(一)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与构成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以下简称诉讼主体)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参加诉讼,并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三大要素之一,即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内容要素中的主体要素。主体要素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诉讼主体的构成,依照概念应为:人民法院、当事人(第三人)以及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由此可见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多元性;主体的身份具有多样性,即有享有私权的当事人、法人和其它私人性质的组织,也有行使公权力的人民法院以及兼有两种权利的证人和鉴定人等。
(二) 民事诉讼主体的目的和任务
1.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与诉讼主体的目的和任务的关系
为了便于论述,有必要把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与诉讼主体的目的任务的关系预先作个说明。关于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我国民的《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根据本条规定,法学者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主要归纳为: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③可见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是包括诉讼主体在内的所有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国家的诉讼目的和任务,它是一个包括诉讼主体的诉讼目的和任务在内的总体的和全局的诉讼目的和任务。1994年4月9日公布实施的《民事诉讼法》距今已有十年多的历史,然而从本法的目的和任务中我们不难解读出和谐理念与规范的丰富涵义。例如,其中关于“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案件,”就体现了当事人的民主权利与人民法院审判权的和谐;关于“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更是充满了把倡导和追求和谐理念与和谐规范作为诉讼法的最终目的和任务。在今天,党和国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现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时,我们更应该不断地挖潜蕴含于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中的和谐理念与和谐规范,并使之更加建全、完善与规范。
民事诉讼主体的诉讼目的和任务虽包含于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中,其实现与完成不能没有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为导向。但是,诉讼主体的诉讼目的和任务有其自身的目的和要求,存在着特殊性,所以对诉讼主体的诉讼目的和任务也要做具体分析。任何一个诉讼目的和任务的存在,一般都是以诉讼主体所欲达到的愿望与要求为前提的,所以当论及诉讼主体的目的和任务时,就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诉讼的主体上。
2.诉讼主体的目的和任务
诉讼的目的和任务,既有诉讼法意义上的目的和任务,也有诉讼主体针对诉讼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目的和任务。对于前者后者更侧重于狭义上的意义。根据诉讼主体参与诉讼的前后的过程看,可以分别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从各诉讼主体的角度看,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和身份的多样性,所以他们的目的和任务也呈现出个别性、共同性与特殊性的特点,即各诉讼主体,他们在诉讼中既有各自的目的和任务,又有共同的目的和任务。其次,从诉讼过程的范围看,有诉讼中的目的和任务,即诉讼法所规定的目的和任务;有诉讼法中之外的目的和任务,即诉讼法对诉讼主体未明确规定的目的和任务。④ 当我们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时,诉讼主体的目的和任务可主要地分为:诉讼中之前的目的和任务、诉讼中的目的和任务、诉讼中之后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诉讼中之前的目的和任务。所谓诉讼中之前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诉讼被提起前以当事人为主的诉讼主体所要面临的目的和任务。诉讼前的目的和任务,有其特殊性,它一般只适用于当事人这一特殊主体。对当事人来说,任何一个诉讼在它被提起时,都会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和任务(要求)做事先的考虑;考虑的结果要么提起诉讼,要么放弃诉讼。可以说,当事人最清楚自己诉讼中之前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而其他主体,一般不具有这种目的和任务,他们多半对当事人的目的和任务产生间接的影响。
第二,诉讼中的目的和任务。所谓诉讼中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诉讼被提起时诉讼主体所要面临的目的和任务。这个时期的目的和任务,不仅所有的主体都将参入其中,而且各诉讼主体所面临的目的和任务也呈现出个别性、共同性与特殊性的特点。如对案件基本事实的查证就是所有主体所要面临的任务;提出诉讼请求,出庭作证,客观做出裁判,这些分别是当事人、证人、人民法院的目的和任务,等等。
第三,诉讼中之后的目的和任务。所谓诉讼中之后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裁判做出生效后诉讼主体中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所要面临的目的和任务。这一阶段的目的和任务主要集中于生效裁判的执行上。
(二)诉讼主体的地位与作用
诉讼主体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下面将要述说的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内容在很在程度上或者完全可以说是以诉讼主体的目的和任务为依归的。我们说诉讼主体具有多元性,身份的多样性;目的和任务的个别性、共同性与特殊性,以及诉讼的目的和任务的阶段性等特点,诉讼主体的地位与作用也分别表现为:所有的诉讼主体,他们在诉讼中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同时他们还拥有各自的地位和发挥各自的作用。因此,诉讼中是不允许把任一主体的地位推到客体的位置上,降低其作用;也不能有滥用权利,不依法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特殊主体。否则,对抗就会演变成制造不和的霸行。各诉讼主体的地位与作用的基本关系应该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名分守责”。其中:(甲)人民法院在诉讼中居于主导地位,担负着组织、主持、指挥诉讼进程,对案件做出实体判决。法官还应用好释明权、自由裁量权等。(乙)当事人(第三人)是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主体,他们对诉讼程序的发生、转移和终结有较大的制约和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代表当事人利益的诉讼代理人,他们在规定和授权范围内所为的诉讼行为对当事人产生直接效果,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丙)证人、鉴定人、翻译人等诉讼参与人虽然同诉讼结果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但他们在诉讼中各有其法定的地位,因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
(三) 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权利、义务、责任是诉讼主体限制或发挥诉讼对抗的重要因素,他们的划分与分配将直接影响着诉讼主体在诉讼中能否公平、公正的对抗,能否达到对抗中有和谐,和谐中有对抗的目的。人民法院、当事人(第三人)以及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关于他们的诉讼权利、义务、责任,法律一般都有较为详尽的规定。但其中仍不免有瑕疵:
1.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行使审判权时,往往只注重强调《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却忽略了《宪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实践中当事人的诉权、诉讼权利常有被审判权压制或排挤的现象。“从宪法上看,当事人是权利主体,享有宪法上的人权、诉讼权和所有其他实体权利,因此在诉讼当中,当事人应当是主角。当事人享有权利的自治权、处分权、充分参与权等各种诉讼基本权等。当事人在诉讼程序当中的尊严、人格要受到尊重。当事人既是一般主体,也是特殊主体。不能因为当事人参与诉讼,就丧失了作为一般的权利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⑤
在诉讼中人民法院是以审判组织的形式对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的,而审判组织对具体案件的审判活动,是通过审判员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审判组织所为的一系列诉讼行为进行的。他们的行为并不是以个人的身份从事审判活动,而是代表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以法院的名义做出裁判。因此,在论及人民法院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时,就要兼顾这种形式或名义下的职权与职责。上述机构或人员不履行义务,违反职权就应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者是刑事责任。
2.当事人(第三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双方当事人享有充分而又广泛的诉讼权利,而且在行使诉讼权利中处于平等的地位。然而,相对当事人广泛的诉讼权利和平等的地位的要求,我国诉讼法对程序上的权利的规定明显存在不足。如在举证、诉讼中的监督权等方面,汤维建博士就主张“当事人对法院所分配的举证责任不服的,法院应当做出书面裁定。对此裁定当事人可以提出中间上诉,在西方又叫做及时抗告。”⑥而这方面的权利,只能通过健全与完善《民事诉讼法》得到改善和体现。
当事人的诉讼义务和责任,习惯上,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其它的法律专就这一主体进行规定的,这不能体现诉讼主体地位的平等关系;除特殊规定外,应专门就诉讼主体的义务、责任做出专项规定。
3.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主要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等诉讼参与人有不受被胁迫、恐吓、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权利。有依法履行作证、鉴定、翻译的等义务或其他义务。违反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可见,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主要是以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依托的;而诉讼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又以诉讼主体的目的和任务为依归。

三、民事法律诉讼关系主体的对抗、成因及其结果和影响

(一) 民事法律诉讼关系主体的对抗、成因
 1.民事法律诉讼关系主体的对抗
民事法律诉讼关系主体的对抗是诉讼主体在诉讼中为实现诉讼的目的和任务所具有的一种意识、方式和方法。因此可以说,所谓民事法律诉讼关系主体的对抗,是指诉讼主体在诉讼中为实现诉讼的目的和任务所具有的一种意识,是依据法律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对抗是伴随着诉讼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变化或消灭的。这种对抗可以发生和存在诉讼中之前,也可以发生和存在诉讼中与诉讼中之后。这种划分是根据诉讼主体在不同阶段的诉讼目的和任务进行的。由此,可以形象地说,诉讼中之前的对抗就是战前准备,诉讼中的对抗就是主战场上的争斗,而诉讼中之后的对抗就是打扫战场了。可见,诉讼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它贯穿于诉讼中和诉讼中前后。
2.民事法律诉讼关系主体对抗的成因
根据诉讼主体参与到诉讼中的不同阶段的划分,对抗可分为:诉讼中之前的对抗、诉讼中的对抗与诉讼中之后的对抗等三个阶段。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商政办发〔2012〕4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商洛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九日




商洛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管理责任,预防各类涉爆案件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安机关负责民爆物品公共安全管理和民爆物品购买、运输、爆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监控民爆物品流向。

第三条 市公安局在民爆物品安全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能:

(一)指导各县区公安机关按照《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安全规程》和中、省、市有关规范性文件开展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

(二)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全市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

(三)按照上级部署,在全市安排开展民爆物品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

(四)对各县区公安机关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进行督导检查;

(五)指导、参与开展涉爆案件查处和爆炸案件事故的调查处理;

(六)对中、省、市交办涉爆案件和群众举报案件进行督办和参与调查处理;

(七)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许可职能。

第四条 各县区公安机关在民爆物品安全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能:

(一)开展民爆物品安全监督管理;

(二)制定和落实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措施;

(三)开展民爆物品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

(四)进行涉爆案件查处和爆炸案件事故的调查处理。依法查处、打击非法销售、运输、储存、使用民爆物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按照规定对生产、销售民爆物品的企业运输民爆物品进行审批,监控生产、销售民爆物品流向;

(六)按照规定对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资质进行审查,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件,对涉爆单位购买、运输民爆物品进行审批,对爆破作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监控购买、使用的民爆物品流向;

(七)对派出所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进行检查;

(八)对中、省、市交办涉爆案件和群众举报案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章 管理程序

第五条 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按照下列程序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一) 申请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提供需要实施爆破作业的证明文件、材料,经辖区派出所审查,提交县区公安机关审核;

(二)经县区公安机关审核同意后,进行民爆物品储存库房建设、配备相应的安全员、库管员、爆破员,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使用条件的有关材料由辖区派出所审查,在《爆破作业单位审批表》签署意见后报县区公安机关;

(三)对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由县区公安机关在法定时限内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1、爆破作业属于合法的生产活动;2、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民爆物品专用仓库;3、有具备相应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和具备国家规定执业资格的爆破作业人员;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5、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爆破作业专用设备;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公安机关应对申请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建立档案,档案一式三份,一份由治安部门存档,一份由辖区派出所存档,一份由申请单位存档。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爆破作业单位审批表;

(二)民爆物品使用单位的申请和使用民爆物品的地点、品种、月使用量及用途说明;

(三)国土部门核发的采矿企业在有效期内的采矿权证复印件、探矿企业的探矿权证和勘探单位地质勘察资质证书复印件;

(四)安监部门核发的非煤矿山采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基本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通过的批准文件和地质勘探单位探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煤炭管理部门核发的煤矿采矿企业《煤炭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五)工商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六)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复文件或其他合法使用民爆物品的证明;

(七)法人证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八)安全员、库管员和爆破员许可证和身份证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九)县级主管部门批准建设民爆储存库房文件(正式库房)、建设民爆储存(临时)库房选址的审批表;

(十)民爆储存(临时)库房平面图、建筑结构图、安全设施和四址安全距离图、专用储存库房技术防范设施设置情况说明;

(十一)民爆储存(临时)库房验收记录;

(十二)民爆储存库房气象部门的防雷设施验收报告;

(十三)使用单位和公安机关签定的安全责任书;

(十四)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十五)使用单位民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和人员文件;

(十六)使用单位的银行账户证明;

(十七)《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复印件);

(十八)其他材料。

使用单位提供的复印件和有关材料应当由提供单位盖章并加注意见,并对材料的真实合法性负责。

第七条 县区爆破公司(民爆服务队),负责本县区爆破作业,并按照公安部制定的《爆破作业分级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进行申报审批。

第八条 经批准使用民爆物品的爆破作业单位申请购买民爆物品,应当提交下列有关材料:

(一)《县区民爆物品购买申请表》;

(二)《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副本;

(三)购买的品种、数量和用途、用量说明;

(四)申报时实际库存量。

同时履行下列程序:应先向辖区派出所申报,首次购买民爆物品的,辖区民警要按照批准的库房容量和使用单位申报的用量进行审核,再次购买民爆物品的,辖区民警要实地核查使用单位台帐、电子信息和实际库存,审查无误后由辖区民警和派出所长在《购买申请表》上签署意见,《购买申请表》一式两份,一份由派出所存档,一份报县区公安机关。经县区公安机关对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民爆物品购买许可证》。购买民爆物品实行四级审批制度,由辖区民警、派出所长、治安大队、主管局领导分别按照管理权限签署意见。

第九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凭《爆炸物品购买证》在专营公司购买民爆物品,在民爆物品买卖交付3日内,将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派出所和县区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条 民爆物品运输必须由民爆专用运输车辆按照规定运输。

第十一条 对不具备爆破作业条件的单位,但因生产、经营等活动需要使用民爆物品的,由需要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提出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民爆物品合法用途的文件和材料,委托爆破服务单位(民爆服务队)代为提供民爆物品购买、运输、储存和爆破作业,经使用地辖区民警和派出所所长签署意见后,报县区公安局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并由使用地辖区派出所进行日常监管。

第十二条 对安监、国土、工信、工商等部门通报的不再符合生产条件、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被吊销有关许可证件或停产整顿的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停止民爆物品购买审批,其剩余民爆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必须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民爆专用仓库,民爆物品应贮存在民爆专用仓库。长期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要设立正式专用民爆库房,临时使用单位(一般不超过6个月)或流动作业的爆破作业单位可设立临时性民爆库房。设立正式专用民爆库房,应报主管部门批准。正式专用民爆库房和临时性民爆库房应经当地县区公安机关审查同意,方可建库,库房建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准贮存爆破器材。

第十四条 民爆库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公安部发布的《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治安防范要求》(GA837-2009)和《小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规范》(GA838-2009)要求;

(二)爆破作业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在用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包括地面库、可移动民用爆炸物品库、洞库、覆土库)应当按照公安部发布的《爆破作业单位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评价导则》(GA/T848)的要求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

(三)具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民爆库房的贮存量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储存库的最大储存量不应超过一个月的使用量;

(二)硐室式库的最大容量不应超过10吨;

(三)井下只准建分库,库容量不应超过:炸药一昼夜的生产用量,起爆器材二昼夜的生产用量;

(四)乡镇所属以及个体经营的矿场、采石场及岩土工程等使用单位,其集中管理的小型民爆库房最大贮存量应不超过一个月的用量,最大贮存量应不超过炸药2吨、雷管5千发、导爆管1万米;

(五)临时性民爆库房最大贮存量不超过炸药1吨、雷管2千发、导爆管5千米。

第十六条 民爆正式(临时)库房的设置应按照《爆破安全规程》的要求,结合安全允许距离标准和保护对象的防护等级系数、库房间安全距离标准、库房面积确定核准库存量。库区的布局与道路、消防设施、电器照明应符合《爆破安全规程》要求。

第十七条 民爆库房的日常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立五双管理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本帐目和双门双锁;

(二)建立出入库检查、登记制度,收存和发放民爆物品必须进行登记,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

(三)储存的民爆物品数量不得超过储存设计容量,对性质相抵触的民爆物品必须分库储存,严禁在库房内存放其他物品;

(四)民爆物品的贮存、堆放管理符合规范要求;

(五)专用仓库应专人管理、看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仓库区内,严禁在仓库区内吸烟和用火,严禁把其他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带入仓库区内,严禁在库房内住宿和进行其他活动。

第十八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爆破员、安全员、库管员和押运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爆破作业人员应当经市公安局考核合格,取得《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爆破作业。

第十九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对爆破作业人员进行日常考核,发现不适合继续从事爆破作业或有下列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市、县区公安机关依法吊销其《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责令停止从事爆破作业,并由县区公安机关将其列为受控人员。

(一)因违法犯罪受到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三)爆破员私自代领、代发爆炸物品的;

(四)因违规、违章涉爆行为被检查发现或警告两次以上的。

第二十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如实记载领取、发放民用爆炸物品的品种、数量、编号以及领取、发放人员姓名;领取民用爆炸物品的数量不得超过当班用量,作业后剩余的民用爆炸物品必须当班清退回库;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将领取、发放民爆物品的原始记录保存五年备查。

第二十一条 实施爆破作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在安全距离以外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警戒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在爆破作业现场临时存放民爆物品的,应当具备临时存放民爆物品的条件,并设专人管理、看护,不得在不具备安全存放条件的场所存放民爆物品。

第二十二条 爆破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其资质等级承接爆破作业项目,爆破作业人员应按其资格等级从事爆破作业。在城市、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工程设施附近实施爆破作业的,应当向市公安局提出申请。

爆破级别在D级以上的爆破工程,应经有关部门审批,未经审批不准开工。

矿山常规爆破审批不按等级管理,一般岩土爆破和矿山常规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由单位领导批准。

第二十三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必须按照民爆信息系统规范进行操作,如实将本单位购买、运输、储存、使用民爆物品的品种、数量和流向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


第三章 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 县区公安机关和派出所依法对民爆物品从业单位销售、运输、储存、使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安监、国土、工信、工商等部门对各自管理的单位不再符合生产条件要求、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被吊销有关许可证件或停产整顿等处理的应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及时沟通信息。

第二十六条 县区公安机关应当落实以下管理措施:

(一)向县区党委、政府汇报,落实县区、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和网络;

(二)针对本县区工作特点和突出问题,及时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活动,研究采取得力措施,使各类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除;

(三)民爆物品使用、购买审批、许可程序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责任明确,措施落实;

(四)分管局(队)领导及专管民警掌握、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每年对治安民警进行一次涉爆业务和安全管理培训;

(五)每季度对所有民爆物品使用单位购买、储存、运输、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方法规范并有记录;

(六)每季度对派出所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七)每年对涉爆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按规定期限对涉爆单位和爆破作业人员进行审验;

(八)对群众举报的涉爆案件、事故隐患及时组织人员查处、督办、转办,并登记查处结果。涉爆案件、事故倒查责任追究到位。

第二十七条 派出所应当落实以下管理措施:

(一)及时开展辖区民爆物品专项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活动;

(二)经常组织所民警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三)每月对辖区涉爆单位进行两次检查,检查内容、方法规范并有记录;

(四)消除安全隐患,整改有记录;

(五)每半年对涉爆从业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

(六)对违法违规涉爆案件及时发现和查处;

(七)对有非法制造、买卖、使用爆炸物品历史的重点人员建立档案,并跟踪管理;

(八)对群众举报的涉爆案件、事故隐患及时组织人员查处,并登记查处结果。

第二十八条 派出所包片民警应当落实以下管理措施:

(一)在片区开展民爆物品专项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活动;

(二)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三)对片区涉爆单位每次申报进行检查,实地核查库存、使用记录和台帐,检查内容、方法规范并有记录;

(四)结合检查对涉爆从业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五)对片区涉爆重点人员掌握情况,并跟踪管理;

(六)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并向所领导汇报。

第二十九条 县区公安机关和派出所日常监管内容:

(一)落实民爆物品从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责任人和对本单位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的制度;

(二)督促落实民爆物品从业单位依法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者配备治安保卫人员,设置技术防范设施,防止民用爆炸物品丢失、被盗、被抢;

(三)督促落实民用爆炸物品从业单位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民爆库房管理制度,制订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四)监督民爆物品从业单位按照规定建立民爆物品出入库检查登记制度、民爆物品领取登记制度,按规定保存领取登记记录,如实将本单位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储存、使用民爆物品的品种、数量和流向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

(五)对违反规定购买、储存、使用民爆物品或者实施爆破作业的,责令限期改正,按照规定予以处罚,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许可证;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六)对违反规定未经许可购买、运输民爆物品或者从事爆破作业的,责令停止非法购买、运输、爆破作业活动,按照规定予以处罚,并没收非法购买、运输以及从事爆破作业使用的民爆物品及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七)对违反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民爆物品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对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民爆物品,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管理责任

第三十条 各县区公安局(分局)局长是民爆物品安全监督管理第一责任人,主管副局长是主要责任人,治安大队长和派出所所长是直接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各县区公安局(分局)每年与治安大队长和派出所所长签定本年度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责任书,派出所所长和责任区民警签定管理责任书,派出所和责任区民警与辖区居民、使用单位签定不非法制造、储存、购买、运输、使用民爆物品责任书。对没有逐级签定责任书的县区公安局(分局),由市公安局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二条 除中、省、市安排部署外,各县区公安局(分局)每季度要自行安排一次民爆物品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每年11月到下年度春节前,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未按期开展工作的,由市公安局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三条 各县区公安局(分局)治安部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区公安局(分局)安排,制定民爆物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管辖的涉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对各派出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涉爆案件进行查处。对没有按照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检查不彻底,涉爆案件查处不到位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四条 各派出所按照要求对辖区民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管辖的涉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对涉爆案件进行查处。对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工作,检查不彻底,涉爆案件查处不到位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对派出所领导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五条 对辖区存在非法制造、销售、储存、使用、运输民爆物品的案件,派出所和辖区民警不掌握,未及时打击处理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给予派出所主管领导和辖区民警通报批评;对辖区民爆物品管理混乱存在严重问题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给予派出所领导和辖区民警政纪处分;对县区民爆物品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问题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给予治安部门负责人政纪处分。

第三十六条 对不按照规定进行管理或因监管、收缴工作失职,乱审批、乱发证导致发生民爆物品爆炸、被盗等责任事故的,由市公安局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并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给予有关责任人政纪处分。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督办、转办和群众举报的涉爆案件、事故隐患未及时组织人员查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对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因未及时查处案件,导致发生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非法制造、销售、储存民爆物品的案件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2年5月20日起施行,至2017年5月19日废止。2007年3月9日起施行的《商洛市公安机关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于2012年5月20日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