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大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6:22:34  浏览:992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大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的决定

辽宁省大连市人大常委会


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大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2年7月31日大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2年9月26日辽宁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 2002年10月14日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公布)

  

  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六号)

  《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大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的决定》,业经2002年7月31日大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会议通过,2002年9月26日辽宁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年10月14日

  大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会议决定,对《大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修改为:“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辽宁省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二、第二条第一款的第(一)、(二)项分别修改为:“(一)常住户口在我市,但在外省市居住30日以上或在我市行政区域内跨县(市)区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居住(含因城市房屋拆迁的动迁户)30日以上的育龄人员;”“(二)常住户口不在我市,但在我市居住30日以上的育龄人员”。

  三、第五条修改为:“公安、工商、劳动保障、卫生、城乡建设、交通口岸、规划国土、房产、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当配合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四、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常住户口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应当列入常住户口所在地人口控制指标和现居住地政府工作指标予以考核。”

  五、第七条作为第八条,并修改为:“符合本条例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流动人口,外出前应当到常住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单位组织集体外出劳务的,外出前应当同常住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并确定专人负责外出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管理。”

  六、第八条作为第九条,并修改为:“符合本条例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流动人口或外省、市组织集体外出劳务的单位,在到达我市现居住地15日内,应当到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计划生育责任书。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计划生育责任书后,应当进行登记,并告知其接受管理。对没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计划生育责任书的,应当限其在30日内补办。”

  七、第九条作为第十条,并修改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骗取、伪造、变造、买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计划生育责任书。”

  八、第十条作为第十一条,并修改为:“有关部门审批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务工许可证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将审批结果通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未经查验的,应当告知其到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验。”

  九、第十二条作为第十三条,并修改为:“与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被招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发现计划外怀孕、计划外生育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十、第十六条作为第七条,并修改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以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完成。”

  十一、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罚:(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经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不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给予警告,并按每逾期1日,处5元罚款,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500元”。

  十二、第二十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骗取、伪造、变造、买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处理。”

  十三、第二十二条修改为:“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规定,造成计划外生育的,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十四、第二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五、删除第二十五条。本决定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第48/99/M号法令:延迟《民法典》及《商法典》之生效日期

澳门


第48/99/M号法令

九月二十七日

鉴于《民事诉讼法典》之立法程序至今方能完成,以致该法典难以在本年十月一日开始生效,现适宜将《民法典》及《商法典》之生效日期延迟一个月,以便此三“大法典”同时开始生效。
基于此;
经听取咨询会意见后;
总督根据《澳门组织章程》第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命令制定在澳门地区具有法律效力之条文如下:
第一条
(《民法典》之开始生效)
八月三日第39/99/M号法令第二条第一款修改如下:
一、本法规及由其核准之《民法典》,自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开始生效。
第二条
(《商法典》之开始生效)
八月三日第40/99/M号法令第二条第一款修改如下:
一、本法规及由其核准之《商法典》,自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开始生效。
第三条
(开始生效)
本法规于公布翌日开始生效。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核准
命令公布
总督 韦奇立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包干暂行办法的补充规定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包干暂行办法的补充规定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包干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以来,各部门、各单位普遍注重了增收节支,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线长面广,情况各不相同,在执行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为了贯彻治理、整顿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建
设,进一步完善预算包干办法,并在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下,抑制需求,压缩支出,保证完成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计划,现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包干管理暂行办法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包干的依据、范围和核定办法
1、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包干都要以“定员定额”为依据。定员就是省编委下达给各单位的人员编制;定额就是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工作任务、事业计划需要和财力可能确定的各项经费开支标准。
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包干定额见附表。
2、预算包干的范围为个人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
个人经费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人民助学金、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等。
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指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公用取暖费、差旅费、器具设备及车辆修理费、机动车辆燃料费、养路费和部门、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费)、修缮费(指公用房屋、建筑物一次在五万元以下的维修费,单项数额在五万元以下的零星土建工程费用)、一般业务费和其
他费用等。
除大学、大专和中专学校外,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专款、大宗业务费、大型修缮费、大型会议费(指省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全委会、省委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召开的专员、县长会议)都不列入包干范围,实行专项申报、专项拨款和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反馈制度。
3、预算包干的具体核定办法是:
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不包括大专院校)的个人经费部分,按实有人数和实际工资水平以及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标准核定。公用经费,超编单位按编制人数和预算定额核定,缺编单位按实有人数和预算定额核定。
大学、大专和中专学校的经费,按在校学生数和预算定额核定。
差额预算管理单位的补助费分别按人数或病床数及相应的预算定额核定。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包干管理办法1、省级所有行政和事业单位,都要认真贯彻落实治理、整顿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坚持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坚持“定员定额,包死预算,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单位预算包干核定以后,除因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工作任务有重大的
调整而对当年预算包干影响较大,需要相应调整预算包干者外,一律不予调整包干基数。各单位不得在预算包干之外,再要求追加支出指标。
2、预算包干单位的结余全部留归单位使用,并分别按50%、20%、30%提取事业发展基金、职工集体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各单位包干结余,必须在年终编制“年度预算包干结余核定表”,报经财政部门核定后方可分配使用;各单位节支奖的发放必须事先将发奖人数、金
额报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发放。凡当年调整过预算包干的单位,年终对追加的预算结余收回财政,单位不得分配使用;凡突破包干预算或人为地制造包干结余的单位,不得发放节支奖,并要扣发单位主要领导人的全年奖励工资。
3、预算包干核定以后,超编单位增人,财政不再增加经费;缺编单位需要增加人员,原则不应从同级同类经费的单位调入,同时实行经费随人走的办法,财政不再另外增加经费。
4、要严格控置设备购置。各单位要把控制设备购置费开支做为紧缩支出的重点。从现在起两三年内不得新购小汽车、大轿车等国家专项控制的高档设备用品。更新小汽车,要有省财政厅下达的更新指标,未下达更新指标的单位,一律不准更新小汽车。个别新建单位所需的设备用品,
应尽量从撤销、合并或有富裕设备用品的单位中调剂解决;确实无法调剂解决的,须报经省控办审批后方可购买。坚决刹住攀比追求全新高档设备用品之风。
5、大力压缩会议费开支。要严格执行会议审批制度,各部门、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一般每年只能召开一次,并要事先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否则,财政部门不予核销会议费;各种会议凡有条件的尽可能不在宾馆、饭店召开,也不准举行宴会,更不得用公款开支高档海味品、白酒、
易拉罐饮料和香烟,不准发纪念品,不准公费游览参观;在同一城市参加会议的人员,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在会议上安排住宿,实行开走会,同时享受规定的补助。
6、从紧控制差旅费开支。凡是能用函件、电话、电报联系解决问题的,就不要派人出差,必须派人出差的,单位要对出差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地点、定人数。各单位要建立出差乘坐飞机的审批和管理制度,非紧急事项,一般都不要乘坐飞机。
7、严禁挤占、挪用行政事业费搞基本建设。行政事业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办公和宿舍用房,以及超过五万元以上的土建工程的费用,一律由基本建设投资中安排解决,不得在行政事业经费中开支,否则,财政部门不予核销,并相应扣减包干基数。
8、严禁滥发钱物。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准违反国家规定向职工乱发钱物。




1989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