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禁止销售盗版软件的通告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0 13:26:04  浏览:97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禁止销售盗版软件的通告

国家版权局 公安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版权局
公安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

关于禁止销售盗版软件的通告


为了有效地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决定,保护软件开发者的合法权利,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特通告如下:
一、各软件销售单位一律不得销售盗版软件。正在销售盗版软件的,应立将盗版软件下架,封存后交当地版权管理部门统一销毁。
二、
对本《通告》发布后仍销售盗版软件的,有关管理部门将予以收缴。对拒绝、妨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公安机关将对当事人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对于销售盗版软件情节严重,有关部门将依法对销售单位及个人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四、软件销售单位只能通过合法的软件开发者及指定的代理商品进货,不得通过其他途径进货。
五、广大消费者应自觉抵制盗版,不购买盗版软件,并对市场上销售盗版软件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销售盗版软件,可向当地版权部门举报,也可以向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或当地“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电话:010——65233456)。

2001年6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的意见

卫生部 国家民委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的意见

卫疾控发〔2010〕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民(宗)委(厅、局):

癌症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目前我国癌症每年发病人数约260万,死亡180万,癌症死亡人数占我国居民死亡人数的近1/4,过去30年我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癌症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危害还将日趋严重,癌症已经成为消耗我国有限卫生资源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癌症高发地区多分布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某些癌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高于其他地区。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基本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依然存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卫生资源仍然明显不足。癌症的发生对少数民族地区居民造成的危害更大,成为部分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实现健康公平、改善民生的制约因素之一。

癌症综合防治工作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多年,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技术方案和工作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癌症早发现和早治疗水平,也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癌症综合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癌症综合防治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健康,本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和谐、维护团结稳定的原则,卫生部和国家民委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癌症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要充分认识癌症对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的危害,提高对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癌症综合防治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加强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各部门团结协作,建立监督考核机制,逐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的投入,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癌症综合防治能力,改善居民健康,促进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

二、深入开展癌症综合防治工作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癌症综合防治工作,要坚持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按照分地区、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的原则逐步开展,以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为重点,全面带动健康知识普及、肿瘤登记、主要危险因素监测和规范化诊疗等癌症防治工作。

(一)继续加强癌症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少数民族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癌症相关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本地区高发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增强预防意识,提高对癌症早期症状和体征的认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癌症防治工作中的主动参与意识,降低主要危险因素的危害。

(二)加快推进肿瘤登记工作。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应积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将肿瘤登记工作作为癌症综合防治的优先领域,建立肿瘤登记点,培养肿瘤登记队伍,开展日常登记工作,从政策、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统筹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的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三)逐步开展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监测。在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探索建立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长效监测机制,收集与本地区高发癌症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建立癌症主要危险因素调查与监测制度,建立追踪和评价人群癌症主要危险因素变化的指标体系,动态观察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癌症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切实抓好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应由当地卫生部门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分步实施。优先开展危害严重、筛查成本低、技术成熟、效果良好、人群受益面广的癌症早诊早治工作。根据医改精神继续做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逐步开展食管癌/贲门癌、大肠癌、胃癌、肝癌和鼻咽癌的早诊早治。在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可开展部分癌症的联合筛查,稳步提高癌症早诊早治效率和公共卫生服务效能。逐步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癌症综合防治示范区(基地),推动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发展。

(五)稳妥推进癌症规范化诊疗。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相关癌症诊疗规范,结合本地区卫生资源状况,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癌症治疗的流程实施统一管理,对医疗卫生人员实施统一培训,切实落实癌症规范化诊疗,使癌症患者尽早得到准确诊疗,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三、提高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的保障水平

(一)建立健全癌症综合防治网络。建立健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旗)、乡镇癌症防治网络,充分发挥各级癌症防治机构的作用,制订科学、适宜、可行的实施方案,逐步开展肿瘤登记,危险因素监测,健康知识普及,行为干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及癌症病人的健康管理与康复等癌症综合防治工作。

(二)加快推进癌症综合防治能力建设。卫生部和国家民委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癌症防治专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技术骨干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开展逐级培训,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贴近基层的癌症防治专业人才队伍,使癌症综合防治工作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持续、长久开展。

(三)不断加大癌症综合防治的投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癌症防治工作,在政策上对癌症防治工作给予适当倾斜,在资金上不断增加癌症防治的投入。重点支持科研、癌情监测、危险因素监测、宣传教育、癌症筛查和早期癌症治疗等相关工作。积极倡导多渠道筹资,利用商业保险、国内外项目支持等途径,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癌症防治工作。

(四)积极探索癌症综合防治费用分担机制。少数民族地区应积极探索癌症综合防治费用由国家、社会、个人分担的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积极推动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和癌症病人救治与医疗保障体系密切结合的运作模式,利用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贫困救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城市商业保险等多种医疗保障形式,建立有效的费用分担机制,提高筛查发现病人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促进群众参加筛查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实际困难,使早期发现的病人及时得到治疗。

四、加强组织协调,逐步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

少数民族地区癌症综合防治工作是一项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健康和利益的重要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工作协调、资源调配、动员群众等有关工作。为进一步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癌症综合防治工作,卫生部和国家民委将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癌症综合防治协调机制,协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癌症防治工作,协调办公室分设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沟通和协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癌症综合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卫生部
国家民委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三日


南昌市劳动监察规定(已废止)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


南昌市劳动监察规定
(1995年8月31日市人民政府令第30号发布施行 根据1997年11月6日市人民政府令第56号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以及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机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劳动监察,是指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予以纠正或者处罚的行政行为。
  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职业安全卫生、矿山安全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四条 劳动监察实行专门机构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监察与指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劳动监察机构及其职权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是劳动监察工作的主管部门,其劳动监察机构具体负责劳动监察工作。
  劳动监察机构业务上受上一级劳动监察机构的监督、指导。
第六条 市劳动监察机构负责对中央、省、部队、外地驻市用人单位和市属用人单位以及属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劳动监察。
  县(区)劳动监察机构负责对市劳动监察机构管辖范围以外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劳动监察。
第七条 市劳动监察机构必要时可以把本级管辖的对象委托县(区)劳动监察机构进行劳动监察。
  县(区)劳动监察机构认为案情重大或者管辖有困难的案件,可以请求移送市劳动监察机构办理。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劳动监察机构发生管辖争议,由发生争议的各方协商确定管辖,或者提请共同的上级劳动监察机构指定管辖。
第八条 劳动监察机构必须配备专职劳动监察员。
劳动监察员应当熟悉劳动业务,掌握劳动法律知识,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并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劳动监察证。
劳动监察员由同级劳动行政部门任命,报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 劳动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劳动方针、政策;
  (二)监督检查有关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
  (三)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依法予以处理;
  (四)对劳动监察员进行培训、考核、监督和管理;
  (五)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监察职责。
第十条 劳动监察机构和劳动监察员履行职责时,享有下列权利:
  (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进入用人单位进行检查;
  (二)在必要时,可以向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下达劳动监察询问通知书、劳动监察指令书,并要求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据实向劳动监察机构作出答复;
  (三)查阅或者复制被检查用人单位的有关资料,询问有关人员。
第十一条 劳动监察员在履行劳动监察职责时,不得泄露案情及用人单位的有关保密资料。
第十二条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财政、税务、物价、银行、工会组织及用人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劳动行政部门做好劳动监察工作。
第三章 举报
第十三条 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检举揭发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劳动监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包括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建立举报档案等。
第十五条 向劳动监察机构举报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可以通过举报电话或者书面等形式进行,劳动监察机构为举报人保密。
第十六条 向劳动监察机构举报,应当明确被举报单位的名称、地址及其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情况。
第四章 劳动监察程序
第十七条 劳动监察可以采取定期检查、抽查和专查等形式。
对用人单位因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劳动监察机构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及时介入。
第十八条 执行劳动监察公务应当有两名以上劳动监察员共同进行,并出示劳动监察证等证件。
第十九条 查处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行为,依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登记立案。对发现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行为,必须自发现之日起7日内进行初审,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登记立案。
  (二)调查取证。对已经立案的案件,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取证。
  (三)处理。在调查取证后,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并制作处理决定书。
  (四)送达。自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7日内,应当将处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处理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条 劳动监察员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当事人无异议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行为,可以当场处理。当场处理时应当填写当场处理决定书,并递交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 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应当在10日内报送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劳动行政部门发现作出的处理决定不当或者下级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不当的,应当予以纠正或者指令下级劳动行政部门纠正。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三条 执行本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成绩突出的;
  (二)举报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行为或者协助劳动监察机构开展工作有功的。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处以500元至1000元罚款:
  (一)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
  (二)拒绝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就劳动监察机构所提问题作出答复的;
  (三)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予以处罚:
  (一)用人单位招用未取得劳动行政部门制发的务工许可证的农村和外地人员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对用人单位处以200元至1000元罚款;逾期不补办手续的,责令限期清退,被清退人员的路费和途中生活费由用人单位负责。
  (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劳动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有关手续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拒不补办手续的,按未办理手续人员总数月工资的1至2倍处以罚款,直至补办手续为止。
  (三)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收取报名费、登记费和资料费等费用或者招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押金等费用的,责令其返还给当事人,并按其收取金额总数的2至3倍处以罚款。
第二十六条 其他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已规定处罚的,按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因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使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遭受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复议和诉讼期间,不影响原决定的执行。
逾期不申请复议、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劳动监察人员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工作和成绩显著的,由所在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或者泄露监察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由所在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1年11月4日发布的《南昌市劳动监察暂行规定》同时废止。